光催化甲醇直接偶联制乙二醇新进展

摘要: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野教授团队在光催化甲醇制乙二醇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2205782)。

图片


含官能团分子中惰性C−H键的选择性活化与C−C偶联一直是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甲醇(CH3OH)作为来源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料,通过光催化C−H键选择性活化和C−C偶联可制得乙二醇并联产氢气(2CH3OH → HOCH2CH2OH + H2),有望开辟乙二醇绿色合成的新路线。然而,已报道的光催化剂体系上光捕获、电荷载流子分离和表面反应等过程的效率仍不尽理想,导致光催化甲醇直接偶联制乙二醇的反应速率较实际应用的需求尚存显著差距。


本工作通过精准构筑具有交替内建电场的六方/立方相堆叠组成的Zn1-xCdxS异质结,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分别迁移到立方相和六方相;在此基础上,将单原子Rh选择性负载于六方相,通过Rh与甲醇C−H键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甲醇分子的吸附和活化,从而实现了高效光催化甲醇偶联制乙二醇。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甲醇制乙二醇性能以及稳定性,获得了34 mmol gcat.-1 h-1的高乙二醇生成速率,60小时反应后的乙二醇收率可达37%,远优于此前报道的其他催化剂。该工作有望推动光催化甲醇制乙二醇过程的规模化应用,并为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大宗有机化学品光催化绿色合成开辟新路线。


王野教授和谢顺吉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C1分子的可控催化研究,近年在光催化C−H键选择性活化与C−C键精准偶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Adv. Mater. 2022, 10.1002/adma.202205782; Energy Environ. Sci. 2021, 14, 37; Nat. Commun. 2018, 9, 1181)。


----------------------------------------------------------------------------------

      本工作是在王野教授和谢顺吉教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验部分主要由我院联合培养2021届博士毕业生王力梅(现为清华大学博士后)、2022届博士毕业生张福勇(共同第一作者,现为河南工业大学讲师)、2021届博士毕业生胡景庭(共同第一作者,现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博士后)完成,理论计算部分由孙宇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完成。我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汪永科、2018级博士生冯俊、2020级博士生李玉冰、2022届硕士毕业生王根源、2021级博士生张彪为本工作提供了帮助。我院张庆红教授、燕山大学王海燕教授和胡文涛教授为本工作提供了部分指导,壳牌公司Baira Donoeva、Joost Smits和Alexander Van der Made等参与了本工作的讨论。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121001、91945301、21972115、22022201)和壳牌公司的支持。


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华南理工大学 酮烯胺 CO2还原 臭氧氧化 光催化氧化 叠氮化物 四川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JACS 氟聚合物 上海大学 光化学 光化学衍生装置 光合成生物学 重庆大学 羧化反应 ​Angew 南京理工大学 光合成 光流体反应器 陕西科技大学 有机 磁力搅拌器 大连工业大学 北京大学 水裂解 bromide 浙江大学 光诱导 聚合物 烯烃 电化学 光催化产业化 光生电荷 江苏大学 光催化水分解 硼化 中国地质大学 氮杂环丙烷 南开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安徽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Science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电子 中山大学 钍簇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甲烷 g-C3N4 普林斯顿大学 氮化硼 水凝胶 华中师范大学 可换光源 宾夕法尼亚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郑州大学 康奈尔大学 寡聚物 β-内酰胺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偶联 糠醛 阿德莱德大学 武汉大学 氢烯基化 微通道反应器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院 光催化产氢 二维富勒烯 光催化反应器 插烯反应 加州理工大学 三甲基氯硅烷 光电催化 华南师范大学 开普敦大学 光催化 广东工业大学 贵州大学 自由基 香港大学 同济大学 西湖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光化学反应仪 喹啉 OER 大连理工大学 Nature 平行光反应仪 工业级光流体反应器 光电共催化 前景 福州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京大学 剑桥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光催化交流研讨会 Au-CeO2 光化学反应釜 齐齐哈尔大学 水制氢 光氧化 复旦大学 芝加哥大学 布里斯托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偶氮苯 吉林大学

182213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