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重大突破!最新Nature Energy,内量子效率高达114%!

摘要:作者报道了 CdTe-4.2/V-In2S3-3 复合物,其在 350 nm 处实现了 100% 以上的 IQE(通过光电流测量得出的 IQEpc 为 118%,通过光催化 H2 析出得出的 IQEhy 为 114%

图片

第一作者:Youzi Zhang

通讯作者:李炫华

通讯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3-01242-7


多激子产生 (MEG),即通过吸收一个高能光子产生两个或更多个电子-空穴对,可以显著提高光吸收设备的效率。然而,在光催化制氢中,这种效应的证明案例仍然很少。此外,大多数用于全水分解的光催化系统,都存在载流子分离不良的问题。作者表明,CdTe 量子点/钒掺杂硫化铟 (CdTe/V-In2S3光催化剂具有内置电场和串联能带结构,可以有效提取激子和分离载流子,从而利用 MEG 实现制氢。作者通过 CdTe 中的量子效应和 V-In2S3 的掺杂工程实现了可调控能带结构,这使得 CdTe/V-In2S3 界面内建电场强度增强了 14 倍(相对于原始 CdTe/V-In2S3)。作者报告了光催化制氢在 350 nm 处的内量子效率为 114%,证明了 MEG 效应的利用。此外,报道的太阳能制氢效率高达 1.31%



光催化全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氢方法。目前,科学界已采用了各种策略以提高光催化剂性能,如异质结结构、原子掺杂、晶面工程和缺陷工程等。其中,型光催化剂结构已被证明可以有效促进电荷分离和提高光催化剂性能。例如,Zn-Pt 卟啉共轭聚合物/BiVO4 Z 型光催化体系,在 400 nm 下表现出 9.85% 的表观量子产率(AQY,即入射光子转化为光催化析氢的电子的产率)。具有可调硼掺杂含量和氮缺陷浓度的 g-C3N4/g-C3N4 Z 型异质结,在 420nm 处实现了 23.52%  AQY  1.16% 的太阳能制氢 (STH) 效率。这些 Z 型人工光催化系统的电荷分离效率与界面内部电场的驱动力有关。然而,低的载流子分离效率和缓慢的载流子传输动力学,仍然限制了光催化剂的性能。因此,进一步提高内部电场强度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多激子产生 (MEG) 效应,即纳米晶体量子点吸收单个光子产生多个激子,是另一种提高量子效率的有效策略。理论上,理想的材料会为每个光子产生额外的载流子,其能量等于带隙 Eg 的倍数(例如,对于入射光能量 Ehv = 2Eg,每个光子产生两个载流子)。然而,光伏器件的量子效率仍然较低,因为 Ehv 通常必须远大于 2Eg 才能为每个入射光子产生额外的载流子。最近,增强内部电场强度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提取 MEG 效应产生的激子,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将单层 PbS 量子点化学附着到能带匹配的单晶锐钛矿 TiO2 表面上,开发了一种内部量子效率(IQE,即吸收的入射光子与转换电子的比率)接近 200% 的光伏系统。研究人员通过逐层方法将 PbS 量子点沉积在掺氟氧化锡/TiO2 的顶部,在用于制氢的光电化学电池中实现了超过 100%  IQE。然而,受限于界面电荷提取力不足,很少报道实现IQE超过100%的光催化全水分解。


图片

 1. CdTe 量子点和 V-In2S3 的能带结构。 a–c, 具有不同V掺杂量的 V-In2S3  XRD  (a)V 2p XPS  (b) 和拉曼光谱热图 (c) V–S  In–S 拉曼峰用白色矩形标记。 d, CdTe-2.8CdTe-3.9CdTe-4.2CdTe-5.0的吸收光谱和荧光(PL)光谱。 e, 具有不同 V 掺杂量的 V-In2S3 和具有不同量子点尺寸的 CdTe  UPS 光谱图。 f,由掺杂工程和量子效应引起的能带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片

图2. CdTe/V-In2S3 光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 a-dCdTe-4.2/V-In2S3-3的拉曼光谱图 (a)SEM图(比例尺 1 μm(b)TEM图(比例尺 500nm(c)  HAADF-STEM 图(比例尺 0.5nm(d) e(d) 图中选定区域的原子强度变化。 f, HR-STEM 图,比例尺 2nm gCdTe-4.2/V-In2S3-3 的元素映射图(比例尺 500nm)。

图片

 3. CdTe/V-In2S3光催化剂的界面内建电场。 a,具有不同 CdTe 量子点尺寸的 CdTe/V-In2S3-0 复合物的 In 3d XPS 图。 b,具有不同 V 掺杂量的 V-In2S3  CdTe-5.0/V-In2S3 In 3d XPS图。 c,接触前 CdTe  V-In2S3 的能带结构示意图。ΔΦ表示CdTe量子点与V-In2S3之间的费米能级差。 d,接触的CdTeV-In2S3复合物的能带结构示意图。 e,具有不同V掺杂量和CdTe量子点尺寸的CdTe/V-In2S3复合物的耗尽层宽度。 f, 具有不同V掺杂量和CdTe量子点尺寸的CdTe/V-In2S3复合物的内置电场强度。 g,具有不同 V 掺杂量的 CdTe/V-In2S3 复合物的计算静电势差(插图:CdTe/V-In2S3 复合物的结构)。

图片

 4. CdTe/V-In2S3 光催化剂的界面载流子传输动力学和 MEG 效应。 a,具有不同量子点尺寸的CdTe/V-In2S3-3复合物的IPCE图和吸收光谱图。 b,对于具有不同 CdTe 量子点尺寸的 CdTe/V-In2S3-3IQEpc  与照明光子能量的函数关系。 c,对于具有不同 CdTe 量子点尺寸的 CdTe/V-In2S3-3IQEpc   CdTe 量子点带隙 (/Eg倍数的函数关系。 d,基态漂白动力学;在 CdTe-4.2/V-In2S3 中,在不同泵浦光子能量下,通过长衰变尾处归一化。 eCdTe-4.2/V-In2S3-3 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 Cd 3d XPS 图。 f,在 CdTe-4.2/V-In2S3-3 中的 MEG 过程示意图。

图片

 5. CdTe/V-In2S3 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a, 具有不同 CdTe 量子点尺寸的CdTe/V-In2S3-0  CdTe/V-In2S3-3 复合物,在标准 AM 1.5 光照 (100 mW cm-2下的全水分解性能。 b,随时间变化的CdTe-4.2/V-In2S3-3 复合物的光催化全水分解曲线。 cCdTe-4.2/V-In2S3-3 复合物在十次单独的光催化测试中的 STH 值。 dCdTe-4.2/V-In2S3-3 复合物的 AQYIQEhy 和吸收光谱。 e,先前报道的光催化剂的 STH  AQY 值比较。 f,光诱导载流子转移和光催化H2O2析出过程的示意图。


总结



总的来说,作者报道了 CdTe-4.2/V-In2S3-3 复合物,其在 350 nm 处实现了 100% 以上的 IQE(通过光电流测量得出的 IQEpc  118%,通过光催化 H2 析出得出的 IQEhy  114%)。这提供了足够的光诱导载流子,用于水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产生 H2  O2。通过调整V掺杂含量和量子点尺寸,CdTeV-In2S3之间的费米能级差实现了单调线性变化,从而诱导生成强大的内建电场,实现了MEG效应的有效利用。在强大的内置电场、MEG 效应和级联能带结构的协同作用下,CdTe-4.2/V-In2S3-3 的电荷分离动力学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实现了优异的光催化活性,STH 效率为 1.31%。这种方法为开发在 MEG 状态下运行的光催化装置开辟了一条有前景的设计路线,以实现有效的电荷分离和太阳能到燃料的转换。

对于 MEG 光催化发展而言,在非 MEG/MEG 异质结界面处设计更大的内置电场强度(例如,使用阴离子交换法)和更好的界面电子态(例如,通过构建 Janus 结构 46)可能是未来的方向。就In2S3CdTe的光吸收竞争而言,通过将波长互补的MEG组分与非MEG组分结合,构建具有宽带吸收范围的非MEG/MEG异质结可能是进一步提高性能的可行途径。


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
香港大学 西湖大学 g-C3N4 北京大学 水制氢 二维富勒烯 香港城市大学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前景 叠氮化物 武汉大学 布里斯托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光化学反应釜 电化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光电共催化 光催化反应器 西安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 光催化 南京理工大学 加州理工大学 烯烃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光催化产业化 同济大学 复旦大学 光化学衍生装置 寡聚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光生电荷 吉林大学 水裂解 东京大学 光催化氧化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甲烷 陕西科技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氮杂环丙烷 偶氮苯 贵州大学 微通道反应器 北京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大学 光化学反应仪 山东大学 光氧化 重庆大学 安徽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钍簇 阿德莱德大学 CO2还原 中国科学院 光化学 光电催化 羧化反应 磁力搅拌器 清华大学 中山大学 Science bromide JACS 大连工业大学 芝加哥大学 光催化水分解 糠醛 聚合物 三甲基氯硅烷 ​Angew 氮化硼 水凝胶 中国矿业大学 工业级光流体反应器 浙江大学 光催化产氢 酮烯胺 福州大学 光流体反应器 氢烯基化 华中师范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OER 曼彻斯特大学 四川大学 β-内酰胺 郑州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自由基 康奈尔大学 偶联 氟聚合物 多电子 光催化交流研讨会 上海大学 厦门大学 喹啉 平行光反应仪 臭氧氧化 插烯反应 Nature 有机 硼化 光诱导 开普敦大学 光合成生物学 光合成 华中科技大学 Au-CeO2 可换光源 剑桥大学

182213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