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光激发EDA还原炔烃成Z型烯烃--兼容多种路易斯碱基团
最近,德国波鸿鲁尔大学Mario P. Wiesenfeldt课题组,报道了一种Z选择性炔烃半还原光化学方法,可以将多种末端炔烃和内炔烃转化成Z型烯烃。反应兼容药物分子中10种最普遍存在路易斯碱基团(胺,三唑、四唑、胍、吡啶、噻吩等),以及砜、氰基、酮和缺电子芳烃等易被还原基团。紫外可见光谱、核磁滴定法和时间研究表明,反应中炔烃和二氢苯并咪唑(DHBI)形成的光激发电子供体-受体(EDA)配合物促进反应发生并诱导Z型选择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德国应用化学》上。
(Figure 1,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受组内已报道有机光催化还原芳烃生成环己烯研究工作启发(J. Am. Chem. Soc. 2024, 146, 34304–34310),Mario P. Wiesenfeldt课题组使用二氢苯并咪唑(DHBI)作为供体,发展出一种Z选择性炔烃半还原光化学方法(Figure 1B)。相关反应设计如Figure 2A所示:二苯基乙炔11(E1/2red(11•–/11)=–2.1 V vs SCE)和DHBI(E1/2ox(16•–/16)=0.3 V vs SCE)能够生成一个电子供体-受体(EDA)配合物1,激发1所需氧化还原电势在蓝光(450 nm, 2.8 eV)范围内,而更氧化还原惰性的烯烃在此范围内可能是耐受的;1在光激发下发生单电子转移(SET)生成自由基离子对2,2发生质子迁移(PT)生成高稳定性自由基3和烯基自由基4;3的强还原性能够将4还原成烯基负离子6并得到二氢苯并咪唑正离子5,6具有立体反转惰性易被质子化成Z型烯烃7。自由基对2或自由基3、4,也可能直接经HAT过程分别生成离子5和6或烯烃7和氧化性供体8/9。该反应的首要挑战是已报道苯硫酚盐供体,会选择性还原缺电子苯而不是烷基炔,且会将苯炔过度还原成烷烃。为此,需要找出一个弱还原能力的供体。因为烷基炔比芳炔具有更低负还原电势,此供体能够选择性还原烷基炔。二苯基乙炔11和苯硫酚盐10、苯酚12、DHBI 13间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Figure 2B)表明,DHBI因为吸收峰红移有望作为反应所需供体(有效吸收峰在400 nm: 1.6 M–2cm–1)。
(Figure 2,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基于Figure 2所示设计,作者以炔14为模板底物,开展反应条件筛选研究。通过对有机供体、还原剂、溶剂、浓度、温度、干燥剂和各试剂当量等参数进行细致优化(详见SI中Table S6-S18),得出如Table 1中entry 12所示最优反应条件:1.7当量有机供体17、1当量硫代硫酸钾作还原剂、100毫克粉末状4Å MS作干燥剂除水、0.5 M DMA溶液、在450 nm LEDs光照下反应24小时,反应能以86%的产率和88:12的Z/E比得到对应Z型烯烃15。控制实验显示光照和有机供体对反应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不加还原剂或干燥剂会显著降低反应产率。此外,对有机供体的筛选发现,苄位双(ɑ-氨基)C-H键而不是苯酚参与了自由基离子对2的质子迁移步,因此反应是通过还原/质子化过程将烯基自由基4转化成烯烃7而不是通过HAT过程(Figure 2A)。
(Table 1,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基于优化出的反应条件,作者接着开展底物拓展研究。如Figure 3所示,多种末端炔烃和内炔烃,都能发生光化学半还原反应,以可观产率和Z/E选择性得到对应Z型烯烃产物15、19-54。反应兼容砜、氰基、酮和缺电子芳烃等易被还原基团,和卤素等活性官能团,以及胺、吡啶、吡唑、噁唑、三唑、四唑、胍、硫醚、噻吩、脒等药物分子中常见路易斯碱基团。此外,1)只有含大π体系炔烃会得到少量过度还原烷烃副产物(51);2)19、37和50的生成,表明反应产率和Z/E选择性不受底物空间位阻影响;3)20和44这两个含缺电子芳基的炔烃,没有发生芳烃还原,这表明此方法可与组内已报道芳烃至环己烯还原方法形成互补(J. Am. Chem. Soc. 2024, 146, 34304–34310),实现同时含缺电子芳烃和炔基官能团化合物的化学选择性还原。
(Figure 3,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如Figure 4A所示,作者开展了二苯基乙炔11和DHBI 17间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将炔烃11加入DHBI供体后,会发生吸收峰红移,且强度与炔烃浓度正相关,从而能够和450 nm LEDs光源的辐射范围重叠,因此光激发EDA配合物是可能的反应路径。结合Figure 2B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以及Figure S16、S17的核磁氢谱研究,确定炔烃是和DHBI供体的二氨基苯片段发生配合生成EDA配合物。
最后,作者对反应Z型选择性原因开展研究。作者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1)发生了光催化反热力学E-Z异构化。在此机理下,如果烯烃光促异构化与炔烃还原发生竞争或慢于炔烃还原,产物Z/E比会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如果异构化明显快于炔烃还原,则产物Z/E比随反应时间延长会保持稳定;2)DHIBI供体诱导了炔烃的Z型选择性半还原。为此,作者开展了如Figure 4B所示反应时间研究,结果发现反应最初只生成Z型烯烃产物,E型烯烃只有经过一个与Z型烯烃减少相一致的诱导期后才会形成。这表明Z选择性不是源自光促异构化而是DHBI供体诱导。结合SI中的自由基捕获实验和已知烯基自由基的几何结构,作者认为DHBI供体通过选择性还原烯基自由基来诱导立体选择性,从而实现Z型选择性半还原。
(Figure 4,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Mario P. Wiesenfeldt课题组发展出一种基于有机光还原剂的炔烃半还原方法,可以实现多种炔烃的Z型选择性半还原。该方法所用还原剂易获取,操作方便无需氢气,具有优秀的底物普适性和官能团兼容性,在制药行业具有应用前景。
论文信息:
Benjamin R. G. Bissinger, Dang H. Vu, Henric F. Janning, Mario P. Wiesenfeldt*, Z-Selective Alkyne Semireduction by an Organic Photoreductant, Angew. Chem. Int. Ed. 2025